這次的捷克之旅已經是3訪布拉格了,主要是去找帶著奧捷團的高中同學,出去玩我常常都會擔任查行程、排行程、帶行程的角色,但這次有個現成的讚讚領隊,所以在捷克就是專心當個廢物跟著領隊就好,也很久沒有參團的經驗了,不過因為本身對布拉格的好感度普通再加上來過好幾次的關係,有幾個點我連拍照都懶得拍了,不過一抵達布拉格就被鋪天蓋地的大雪嚇到,雪白一片的布拉格還是很有看點,雪時不時大到看不太到路,抵達布拉格的第一天因為台灣人們好像受不太了這樣下雪的天氣,所以行程不是很多,在大雪之中我們只有走了布拉格城堡與查理大橋兩個景點。
捷克在歐洲歷史上扮演著不溫不火的角色,以前稱做波西米亞(Bohemia),從波西米亞在1198年被升格為王國之後一直在神聖羅馬帝國中扮演重要的地位,捷克歷史上的巔峰時期就在於盧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Charles IV)的在位期間,不管是布拉格城堡還是查理大橋都跟這位查理四世有關,也讓布拉格在14世紀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可惜好景不常,16世紀以後波西米亞王國的王位一直掌握在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中。
再次出現重要的歷史事件時,是在17世紀時因為哈布斯堡王朝對新教的打壓,導致布拉格人民強力反彈,於1618年衝進布拉格城堡,將皇家大臣一個一個從窗口往樓下丟,史稱「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但這些人民下手不夠狠,這些大臣竟然沒死還逃回奧地利告狀,雖然哈布斯堡王朝一度因為波西米亞人民起義軍臨維也納城下而遭遇危機,但最後靠著同樣支持天主教的盟友成功鎮壓了波西米亞地區,但歐洲其他國家不願意看到神聖羅馬帝國再次強大起來,於是紛紛趁機加入戰局,最後導致了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大亂鬥,幾乎全部的歐洲國家混戰一波,一直打了30年才於布拉格又打了最後一場戰,多國於1648年簽訂《西發利亞條約》才結束這回合,這場「三十年戰爭」之後歐洲政局又進入了新的局面。
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波西米亞王國仍然逃不出哈布斯堡王朝的手掌心,一直到哈布斯堡王朝都沒落了,波西米亞仍然被奧地利統治,一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捷克與斯洛伐克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Československo),在二戰之後在蘇聯的引導下,於1960年轉為社會主義國家,一直到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之後才又回復到自由發展國家,但捷克與斯洛伐克之間的矛盾也日漸明顯,最後於1993年「天鵝絨離婚」,分裂成現在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布拉格城堡(Pražský hrad),布拉格城堡是金氏世界紀錄中世界上最大的古堡,但因為布拉格城堡不是一個單一的建築,所以其實沒辦法明顯感受出布拉格城堡的雄偉,城堡的戶外區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但是進入城堡的區域都需要排隊安檢,如果遇上旅行團或是像我本身就是旅行團的一員,安檢就要稍微排一下。
通過安檢之後就可以看到布拉格城堡中最高聳的聖維特主教座堂(St. Vitus Cathedral),進入城堡區域後到處都會有Tickets的指示牌指示著售票口的位置,城堡不只一個入口,售票處自然也不只一個,不過售票處不難找就是了,我們走的是從Powder Bridge進入城堡的入口,進入城堡區之後當地的導遊就去幫大家買票了,布拉格城堡區有不只一種門票,一般建議是購買Prague Castle – Circuit B,B組合套票票價250 CZK (EUR:CZK=1:26) 可以參觀聖維特主教座堂、舊皇宮(Old Royal Palace)、聖喬治聖殿(St. George's Basilica)以及黃金巷(Golden Lane),票的有效期限為2天。
進入布拉格城堡一般來說是從新皇宮的入口是多人的選擇,新皇宮現在也是現在捷克總統的所在地,還能看衛兵交接,不過我們從Powder Bridge進城堡區就沒看到新皇宮了,一進到城堡區域就是布拉格城堡的第二中庭,中庭上有一個不知為何被圍起來的井與一個噴泉。
布拉格城堡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紀,在城堡區最巨大的聖維特主教座堂(St. Vitus Cathedral)是在14世紀的時候由查理大帝下令建造一座哥德式教堂,結果一建竟然建了600年,一直到1929年聖維特主教座堂才正式完工,我們原本一進城堡區就要進教堂參觀,結果因為聖維特主教座堂周一到周六是早上9點開放,周日是中午12點才開,我們這天剛好是周日,早早上山卻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就先在第三中庭晃來晃去拍拍照,因為一直下雪的關係,中庭一直有鏟雪車開來開去鏟出一條路來。
中庭中有一座用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方尖碑,是1928年為了慶祝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0周年所設立,原本應該要更高大的,但是在運送過程中方尖碑斷成兩半,可能得過且過的心理也沒有想要重新再做一塊,就把壞掉的方尖碑能修的地方修一修就立上去了,第三中庭基本上就是個空曠的庭院,沒待多久感覺團員們就受不了這個颳風下雪的天氣了,但與此同時我覺得其實沒有多冷,還是個我可以裡面穿短袖、外面套件外套出門的冷度。
不過我的朋友身為領隊,既然團員們覺得冷,就還是要為了團員著想,領隊決定先去參觀在教堂尾部的聖喬治聖殿(St. George's Basilica),相比於聖維特主教座堂,聖喬治聖殿是個小的微不足道的小教堂,但也有上千年的歷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紅色的外型,在整體用色都蠻樸素的布拉格城堡中是很搶眼的存在。
不過內部普到不能再更普通,可能連路邊教堂的漂亮程度都沒有,雖然裡面坐滿了人,但實際上大家都只是進來躲雪的,但一直坐在這邊也不是長久之計,最後領隊決定放棄等待聖維特主教座堂開門,若是對教堂十分有興趣的團員可以第2天自由活動的時候再上山來參觀(門票2天有效),畢竟與其在雪裡被雪噴到歪頭,趕快帶下山讓大家吃個午餐才是最讚讚的吧,於是大家都魚貫而出,穿越黃金巷準備下山。
不過沒看到教堂還是蠻可惜的,不是說聖維塔主教座堂內部有多值得一看,而是門票錢都付了,不看實在是浪費,早在Hao第一次於05.2014首次到訪布拉格的時候就已經進去過啦,只不過在歐洲看過的教堂上百座,聖維塔主教座堂確實沒有什麼令我印象深刻的點,我甚至不翻照片根本不記得我有進來過的程度,回頭看照片覺得彩繪玻璃的部分還算蠻漂亮的。
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去參觀舊皇宮(Old Royal Palace),而且好像原本就沒有計畫要去的感覺,因為從頭到尾都沒提到這座舊皇宮,下面的照片一樣是我05.2014時所拍,雖然舊皇宮我覺得並沒有多富麗堂皇,即使是其中最有名的弗拉迪斯拉夫廳(Vladislav Hall)也是一樣樸素到不行,大廳流線的造型與如藤蔓一樣攀爬屋頂的線型裝飾別具風格,但清一色的岩石裸色與過少的裝飾,讓我覺得有種皇室是不是住在山洞裡的感覺,但這座大廳已經是捷克最有名的廳堂,到現在捷克的一些重要的宴會還是會選在這邊舉行。
雖然我覺得舊皇宮並不金碧輝煌,而且皇宮內的東西可能大部分都在三十年戰爭的時候被瑞典軍掠奪回了瑞典,但是花了門票錢,還是很可以進來看一看的,尤其是舊皇宮內的陽台是布拉格城堡區中眺望市景的絕佳地點之一,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查理大橋與層層疊疊的紅頂,雖然這次來在大雪之中這些房子應該都白了頭,但應該一樣會很不錯的吧,沒看到真是可惜了。
總之,我們離開了聖喬治聖殿之後,就進入了黃金巷(Golden Lane),黃金巷是一條非常窄小的路,其中一側的房子漆上五顏六色,每一間裡面現在有不同的主題可以參觀,但都是一目瞭然的地方,整條巷子大概20分鐘就能逛完,黃金巷一開始是城堡守衛的居所,後來進駐了皇家金匠,也是這條黃金巷的名稱由來,這條街有時候也被稱為鍊金術士之街(Street of Alchemists),但實際上皇家鍊金術士一向都是在城堡內活動,而不是在這條小小又簡陋的巷子之中。
黃金巷最有名的住客就是曾在Number 22住過將近2年的卡夫卡(Franz Kafka),現在這棟房子被成為卡夫卡之家,是到黃金巷必須一看的地方。
從黃金巷出來就算是離開了城堡的區域,因為下雪的關係,從城堡山上回到平地的樓梯變得不是很好走,因為地上蠻滑的,如果鞋子不是很防滑的話走起來有點危險,幸好旁邊都有扶手可以扶,小心翼翼還是可以安全回到平地。
下山之後我們穿越查理大橋(Karlův most)前往餐廳,查理大橋一樣是由查理四世下令所建,數百年來是布拉格唯一一座橫越伏爾塔瓦河的橋樑,後來被放置了大量的雕像在橋梁的兩側,也成為查理大橋的特色之一,這座以前連接伏爾塔瓦河兩岸的主要幹道現在是一座步行橋,這天因為大雪的關係人潮並不多,連橋旁的商販都零零落落,但若是天氣好的時候,查理大橋上就像是在擠演唱會一樣,到處都是人非常可怕。
下雪給了這些橋上的雕像嶄新的面目,在積雪中好像是用photoshop的特效編輯過一樣。
穿過查理大橋不久就抵達中午的餐廳了,位於查理大橋旁的Mlýnec Restaurant曾經獲取米其林推薦,是布拉格蠻有名的河畔餐廳,但我們這天雪大到歪頭,我們都坐在非常室內的地方,午餐是3道式,分別是湯、主菜、甜點,湯的部分不管是什麼,在下雪天的時候都是讚讚的,所以不用贅述,主餐的煎鮭魚魚肉香嫩、魚皮酥脆,在煎鮭魚界算是佼佼者了吧,不過上面搭配的兩片洋芋片讓人有點不知道為什麼要放這個,下面搭配的兩瓣青江菜更是完全跟鮭魚不搭配,水煮青江菜出現在西餐中讓人滿頭問號。
甜點是我最喜愛的冰淇淋,吃起來都是用水果製成的雪貝,而且這間餐廳把冰淇淋放在乾冰盆中,白煙會一直流瀉出來,同時還可以保持冰淇淋的冷度,是個實用與視覺效果兼具的讚讚設計。
雖然才吃完午餐,但這天的行程基本上到此結束,最後在餐廳外回望城堡區與查理大橋結束一天,下午是一些去購物的行程,尤其是在菠丹妮(Botanicus)就花了大量的時間,旅行團的消費力果然很驚人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