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04.2017 北馬其頓 巴爾幹半島最華麗的史高比耶


 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以前叫做馬其頓共和國,於1991年脫離南斯拉夫獨立,但實際上與古希臘的馬其頓王國在地理位置上幾乎沒有交集,因此長期希臘長期在各種國際場合打壓馬其頓,聲稱馬其頓共和國沒有使用「馬其頓」的權利,這種台灣很能夠感同身受的壓力目前在馬其頓已經暫時畫下句點,由於馬其頓的領土是在馬其頓地區的北部,在經過將近30年的打壓之後馬其頓在2019年2月12日將國名改成「北馬其頓」

 北馬其頓的首都史高比耶(Skopje)曾做過保加利亞第一王國的首都、也做過塞爾維亞王國的首都,照理來說應該要是個歷史古都,但實際上今天的史高比耶只是個空殼子,因為史高比耶在1962年遭遇大洪水、1963年遭遇大地震,整個城市近乎全毀,大部分的歐洲城市都會選擇重建,但是史高比耶卻請來日本的城市規劃師丹下健三重新規劃市鎮,後來又在2010年提出了「史高比耶2014計畫」,目前城市內大部分的景點都是這個計畫蓋出來的,每一棟都又大又華麗,整個城市氣派到不行。

 北馬其頓是我們的巴爾幹半島之旅中最蜻蜓點水的一個國家,我們原本要去奧赫里德湖(Lake Ohrid),但是看氣象預報整周都會下雨,我們最後只在首都史高比耶短短待了1天就搭車前往科索沃(Kosovo)了,我們在史高比耶是整天下雨,所以我們大部分時間其實都待在旅館用網路,只有在市區隨便晃一圈而已,雖然沒有認真玩到北馬其頓有點可惜,幸好我們的旅館蠻讚讚的。


 史高比耶2014計畫還導致了很多後來的發展案,我們住在斯坎德培廣場(Skanderbeg Square)旁邊,窗戶打開就是正在蓋的廣場,城市中有很多地方都像這樣在整修,斯坎德培是阿爾巴尼亞人的民族英雄,阿爾巴尼亞人是北馬其頓除了馬其頓族以外最大的民族,會有斯坎德培廣場也算是不意外。


 史高比耶的市區由發達河(Vardar)橫穿而過,河的北側是有較多古老建物的老城,河畔與河的南側則有大量的新建物,北側的舊巴札(Old Bazaar)是巴爾幹半島古老也最大的市集,從12世紀繁榮至今,也是史高比耶市中心少數不管歷經幾次災禍、地震、戰爭都重建起來的地方。


 河的北側不僅舊巴札老舊,連博物館也長的很老舊,馬其頓博物館(Museum of Macedonia)是史高比耶最古老的博物館,建於1924年,看起來就像是廢棄的建築物一樣,跟河岸邊高大上的美麗建築完全沒辦法比。


 河北側的老城還有個主要景點是舊巴札旁邊的史高比耶要塞(Skopje Fortress),要塞建於發達河附近的小山丘上,最遠可以追溯至6世紀,不過因為我們在外面的時候雨越下越大,我們直接放棄了這座要塞,回到旅館裡面躲雨。


 等到雨變小之後我們就一路往南要到河邊去看一堆美麗建築了,這天整天下雨蠻煩人的,史高比耶市區到處充滿無意義的雕像,但是每個雕像都算是蠻雄偉的,所以整個城市我覺得蠻漂亮的,但是這些新建案也在當地造成極大爭議,因為有些建築跟雕像都是虛有其表,根本沒辦法凸顯當地特色,像是高大的菲力普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是馬其頓王國偉大的國王,但是根本跟史高比耶沒什麼關係。


 史高比耶的河邊是市區最精彩的地方,有超級多華麗的建築物,建築蠻多給我一種身在巴黎的感覺,可以說史高比耶是巴爾幹半島的巴黎了吧,大部分建築物都是屬於史高比耶2014計畫的產物,像是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er)跟巴黎塞納河邊的建築物大同小異。


 橫越發達河有好幾座橋,其中最樸實的一座是史高比耶的石橋(Stone Bridge),石橋是史高比耶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建築物,現在的石橋是建於15世紀的鄂圖曼土耳其統治期間,與河上其他華麗的橋樑、河畔氣派的建築物形成強烈的對比,尤其是橋的兩側分別是最浮誇的馬其頓廣場以及最古老的堡壘與舊巴札,可以說是一條通往新、舊史高比耶的橋樑。


 河上最有名的就是藝術橋(Art Bridge),這個橋上的路燈有夠浮誇,橋上有著29座雕像,都是北馬其頓歷史上有名的藝術家像是作曲家、作家等等,不過我是一個都沒聽過,只覺得這個橋實在是蠻美的,即使是陰天都長得很讚讚,在城內這種華麗的建物,十成十都是史高比耶2014的產物。


河畔最華麗的建築物莫過於馬其頓考古博物館(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Macedonia),連同博物館前的文明橋(Bridge of Civilizations in Macedonia)一起真的是氣派到不行,我們原本因為一直下雨想要進去逛逛博物館順便躲雨,不過仔細想想我們對這邊的古物一點興趣都沒有,還是趕快把市區晃個一圈,回到旅館耍廢比較實際。



 過河之後的馬其頓廣場(Macedonia Square)是整個城市最浮誇的地方,超級巨大的廣場中央是亞歷山大大帝豪邁的騎馬雕像,雕像前面的噴泉還搭配著古典音樂,實在是太豪氣了,這個圓形廣場通往史高比耶南側的好幾條主要街道,是史高比耶的主廣場,1991年北馬其頓就是在這座廣場上宣布獨立,現在的外型則是在2014計畫中實現,不過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跟菲力普二世一樣是古代馬其頓王國的偉大君主,基本上是希臘人,跟現在的北馬其頓沒什麼關係。


 從馬其頓廣場沿著10月11日街(11th October Street)走,就可以看到這座城市最巴黎的一面,因為在街上有一座凱旋門,雖然凱旋門不是巴黎原創,但還是以巴黎的凱旋門最為有名,而史高比耶的這座馬其頓凱旋門(Porta Macedonia)始建於2011年,是為了慶祝北馬其頓獨立20周年而建並且也是史高比耶2014的一環,上面的雕繪敘述著北馬其頓的歷史,但其中也出現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引起了希臘的不滿。


 我們在史高比耶唯一有進去參觀的景點就是德雷莎修女紀念館(Memorial House of Mother Teresa),德雷莎修女於1910年出生於鄂圖曼土耳其統治下的史高比耶,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家,大半生涯都奉獻給了印度,1997年於印度辭世,於2016年封為天主教聖人Saint Teresa of Calcutta,在史高比耶可以看到蠻多印有德雷莎修女的金句的牌子,紀念館建於當初德雷莎修女受洗的耶穌聖心教堂之上(Sacred Heart of Jesus Roman Catholic Church),館內陳列了許多德雷莎修女的文物,而且是免費入場非常值得一看。


 由於天氣實在是不好,我們除了德雷莎修女紀念館還去逛了史高比耶的購物商場,不過北馬其頓的物價不是很便宜,我們逛了幾間歐洲常見的連鎖品牌衣服價位都跟歐元區差不多,但是北馬其頓的經濟實在不是很好,這樣的價位在當地應該都不算便宜,原本還想說既然天氣不好我們來看場電影,但因為馬其頓文是屬於塞爾維亞西里爾字母的變化,我們基本上根本就看不懂,最後還是只能回到旅館耍廢。


 我們一直待到晚上才又出門晃晃,順便逛逛城市的夜景,在巴爾幹半島多天翻來覆去都是吃一樣的東西,最常吃的就是明明是長條狀,但當地人都叫做肉丸(Meatball)的烤肉,原本已經覺得有點膩了,但是史高比耶這間Destan的Meatball蠻好吃的,量大便宜好味道,一份10個Meatball又有麵包跟辣椒可以吃到蠻飽的,一份只要210 MKD,北馬其頓迪那爾(Denar)的匯率跟歐元是掛勾的,長期都維持在EUR:MKD=1:61.5左右,換算下來一份大約是€3.5左右。


 夜晚的史高比耶比白天更加漂亮,可能因為白天是陰雨天但晚上看不太出來更加加分,每個白天就已經很華麗的建築物到晚上加上打燈美到不行,雖然說史高比耶2014計畫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除了意識形態上覺得這些新建物無法代表北馬其頓當地的特色(像是與北馬其頓基本無關的亞歷山大大帝),更實際的問題就是這些建案每一個都所費不貲,史高比耶2014計畫原本預估花費大約是€8,000萬,但是預算一路上升到€5億,最後該計畫的100多個建案花費超過€7億,在當地高失業率又低收入的狀況下被批評為浪費資源的計畫,不過作為一個觀光客來說我覺得史高比耶2014計畫成果還蠻讚讚的,雖然很多不知所云的雕像,但是整個城市因為這些建案我覺得蠻漂亮的。



 我們第2天早上就要搭車到科索沃了,結果竟然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開始放晴了,可惜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可以再逛一次市區,只能帶著遺憾離開北馬其頓,希望下次還有時間再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08.2013 瑞典 斯德哥爾摩市區晃晃(下篇)

 隔天早上我們到了斯德哥爾摩的舊城區,斯德哥爾摩的舊城區蠻漂亮的,有許多的小巷子可以逛,常常小巷子出來又是一條充滿觀光客的大街。  王宮區也在這附近,走過下面照片中這個拱門沒多久,我們就發現旁邊有人在排隊,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我們也就跟著一起排,問一問才知道是在排國會的導覽。  這...